close

佐藤泰志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作家,【陽光只在這裡燦爛】和【愛情,突如其來】這兩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都是改編自他的小說,但我卻還沒有拜讀過他的原著作品,主要原因就是台灣並沒有出版,所以在得知麥田要出版他的【陽光只在那裡燦爛】時,就非常期待透過他的文字,能夠帶給我甚麼不同於電影影像的感受。

【陽光只在那裡燦爛】講述著離開造船廠的達夫在遊手好閒的拓兒介紹下,愛上了拓兒姊姊千夏。當兩人感情逐漸升溫,達夫卻發現千夏生命裡許多難以承受的過去:前夫的糾纏、父親的欲望,以及性工作者的污名。這是關於離開與留下、承諾與背叛、性愛與暴力的糾結故事。每個挑戰倫理界線的選擇,都左右了生命關鍵的走向。被社會拋棄的人們,如何在看不見未來的家鄉,找尋活下去的依靠?(故事介紹文字來源:麥田出版)

RS7093陽光只在那裡燦爛_3D_300dpi.jpg

其實在得到書名的時候就一直很困惑,為什麼書名和電影會有一個字的差別,雖然「這」和「那」的差別不大,但是如果用一樣的名稱不是更好嗎?當下就去查了日文名稱是甚麼?日文是這樣的「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翻成「這」或「那」似乎都對,不過在讀完小說後覺得用「那」這個字更好,「這」的感覺像是由我給出的陽光,但「那」就不一樣了,人與人的相處如果都他人為出發點,是因為別人,自己才能有不一樣的變化,為他人著想,就是故事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出發點。

達夫在認識這對姊弟時就知道他們這家人的生活都要仰賴千夏夜晚的工作,即便這從外人的角度很難理解,但達夫依舊決定選擇這家人,同時對於自己妹妹十分嫌棄千夏感到憤怒,他直接和妹妹說:「如果妳只關心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和工作,那是妳的自由,我能理解人心不是這麼單純的,沒有人能為妳們的體面而活。」而拓兒也是,即便在姐姐眼中,拓兒的膽子很小,根本幹不了大事,但當聽到有人污辱姐姐時絕對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而千夏,他對自己的家人所做的付出自是不用多說。

此外,千夏的母親甚至是達夫和拓兒的朋友松本,他們的所做所為也都脫離不了「為他人」著想,所以即便他們彷彿被流放般的在城市邊陲,即便海峽另一頭的人們過的多幸福,都無法打擊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有為彼此而活的夥伴,只讓他們內心充滿鑽石,那些鑽石是礦山裡永遠也挖掘不到的,只有在「那裡」,陽光只在「那裡」燦爛。

佐藤泰志的故事讓人深刻體會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這些人們知道、也明白他們存在的人,卻不曾被世人真正了解。然而,小說和電影最大不同是電影用畫面及表演去說故事,小說則可以透過文字來呈現人物內心的想法。達夫、千夏和拓兒在電影中給我更多的感受是迫於家庭、無奈現實環境,而只能在僅有的地方找到一絲燦爛;而小說則更多呈現人物的自主和堅韌性,讓我自省自己是否太看低這些社會底層人物,原來他們不是消極的讓人生走到其他人無法理解的狀態,而是有選擇的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之道。就像達夫面對造船廠的前同事對他說自己沒辦法像達夫這麼自由時,達夫只是悻悻然的回答:「自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你想要的是別種生活,只是這樣罷了。」

這部迄今30年前的作品,描述的是當時社會的躁動與不安,然而,30年後的今日,這份躁動與不安似乎沒有減弱的態勢,這個世界有在逐漸變得更好嗎?我們都在生活中尋找答案,但是,不會改變的是,只要一心為他人著想,陽光就永遠都燦爛著。

(感謝麥田出版的邀約試讀,小說將於2019/1/23發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yde 的頭像
    Clyde

    克萊德的華語、日影小天地

    Cly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